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教育普及更加优质。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3万所、在校学生930.5万人、教职员工72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教育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需求。
二是立德树人更加有效。省委书记亲自担任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工作全覆盖,构建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教育体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不断完善,我省成为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地区。
三是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57%,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5.24%,达标高中在校生占比达90%,6个设区市建成专门学校,我省成为全国拥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的9个省份之一。
四是服务发展更加有力。厦大、福大及其7个学科进入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实现研究生培养各设区市全覆盖,5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占全省85%以上,在闽高校台生台师数均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奋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我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教育力量。
一是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聚焦增强思政引领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健全“一融双优”学校党建工作体系,同步加强民办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校外培训机构党建工作。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把立德树人贯穿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完善“大思政”教育体系,深化“行见八闽”研学实践圈建设,建设校园“温暖集体”,强化朋辈激励,健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育人机制。
二是坚持教育的人民属性,聚焦增强民生保障力和社会协同力,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紧盯学龄人口梯次达峰等新情况,推进学位供给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构建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工程和“县中”振兴行动,继续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城乡一体深化义务教育“总校制”等改革,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计划,促进优质师资均衡配置,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推进学生资助“提标扩面”,办好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三是坚持教育的战略属性,聚焦增强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和国际影响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立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和资源配置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双一流”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计划,支持不同类型高校突出特色、争创一流。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计划,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超常规布局紧缺学科,提升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新建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有组织推进高校科研创新,推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