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收藏本站
薪火讲坛 | 我校成功举办聆听英雄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大中小学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10-22 动态浏览次数:9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10月21日,我校在图书馆八楼报告厅举办聆听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大中小学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特邀开国中将赵镕之女赵京娅、开国少将张蕴钰之子张旅天作为主讲嘉宾,开国大将张云逸曾孙女张婧菲作为访谈主持人。我校党委副书记林艺勇,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师生党团员代表,星纪园高中学生代表、星纪元学校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主持工作)卓白云主持。

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主持工作)卓白云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林艺勇致辞


林艺勇副书记在致辞中向三位革命英雄后代致以热烈的欢迎与崇高的敬意。他指出,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革命故事是砥砺初心的生动教材,此次英雄故事进校园,既是对革命先辈的缅怀,更是对师生的教育和精神洗礼。他强调,全体师生要在聆听故事中感悟初心使命,在传承红色中锤炼品德修为,在创新实践中勇担时代重任,共同上好这堂意义非凡的爱国主义思政课。

为特邀嘉宾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微信图片_20251022212403_70_77.jpg微信图片_20251022212359_69_77.jpg

访谈式宣讲:赵京娅——《红色簿记第一人》


开国中将赵镕之女赵京娅以《红色簿记第一人》为题开展宣讲。她深情回溯父亲赵镕将军的革命生平与奋斗足迹,让师生们对革命先辈的初心坚守与使命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她分享到,正是父亲的精神力量指引自己走上报国路 ——1969年毅然参军,此后在原北京军区262医院从医数十载。谈到在唐山大地震期间,她冲锋在前参与抢险救治,用行动守护生命防线的经历,更是引发全场强烈共鸣,生动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医者的仁心。

微信图片_20251022212409_76_77.jpg微信图片_20251022212407_73_77.jpg微信图片_20251022212408_74_77.jpg

访谈式宣讲:张旅天——《有个地方叫马兰》


开国少将张蕴钰之子张旅天,带领大家走进马兰基地,回顾科研工作者与军人为国隐姓埋名的热血岁月,在宣讲中,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军旅经历,讲述我国发展核武器的初心使命,详细回溯了父亲张蕴钰将军与第一代核试验开拓者在马兰戈壁创建核试验基地的艰难历程。他分享了自己参与核试验、首都防空演习、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的亲身感悟,让师生真切体会"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

微信图片_20251022212404_71_77.jpg微信图片_20251022212405_72_77.jpg

学生提问环节


合影留念


这场浸润心灵的思政课活动在全场响起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大中小学师生齐聚一堂,怀着崇敬之心聆听英雄先辈的峥嵘故事,让滚烫的红色血脉与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深相融、扎根心底。现场师生纷纷表示,将以先辈为榜样,将红色精神融入学习工作,践行传承责任。这堂跨越学段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搭建起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桥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力量。

心得体会

参加此次活动,聆听赵京娅、张旅天两位老师深情讲述父辈的革命故事,我深受触动。赵京娅老师以“红色簿记第一人”为题,回顾了父亲赵镕将军从爱国学生到革命先锋的历程,其编纂的《红军簿记学》为革命后勤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张旅天老师则以“有个地方叫马兰”为引,追忆了父亲张蕴钰等老一辈核事业建设者们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的壮举,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作为党支部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些英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前行的灯塔。我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带领支部党员在工作中勇担使命、积极作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未来技术产业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戴慧贞

从赵镕将军的清廉家风,到张蕴钰将军的马兰豪情,我看到了共产党人精神的两种磅礴力量。家风是内在的根基,它如细雨润物,涵养着克己奉公的品格;马兰精神是外在的绽放,它如烈火锻金,锤炼着为国为民的担当。二者共同回答了“为何出发”与“去往何方”。这启示我们,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风的滋养与规矩的约束,而人生的价值最终要在服务于国家与人民的壮阔事业中实现。传承,便是让这家国一体的情怀,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延续。 

——2024级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 刘艺涵

活动中,聆听嘉宾老师们带来的动人故事,我的内心满是震撼与崇敬,作为大学生的我深感使命在肩。课堂上,赵京娅女士讲述的父亲赵镕将军——“红色簿记第一人”枕钱袋守廉洁、编著《红军簿记学》的事迹,与张旅天先生口中马兰基地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铸就核盾牌的奋斗史,让我们共同感受到英雄精神的力量。在赵镕将军外甥女张婧菲女士的带动下,问答环节中,各年级学子的提问与分享,更展现出红色基因在代际间的传递。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既是红色故事的聆听者,更应成为传承者,以英雄为标杆,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践行初心,带动身边同学乃至中小学生赓续红色血脉,用青春担当书写时代答卷。

——2024级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毛华健

今日参与大中小学同上思政课,我收获颇丰。张旅天老师讲述其父开国少将张蕴钰,一生投身国家核事业,在《有个地方叫马兰》课程中,我从马兰二代视角,感受到核武器发展初期的艰苦,领悟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赵京娅老师以《红色簿记第一人》课程,讲述父亲赵镕的爱国事迹,其送子女报国的热忱令人动容。我想,作为青年,我们更当铭记历史,传承先辈精神,珍视当下,以实际行动为国家贡献力量。

——2024级网络直播与运营 马聪婷

2025年10月21日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线下举办了聆听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 大中小学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由开国中将赵镕之女赵京娅和开国中将张蕴钰之子张旅天进行讲授。赵京娅老师讲述赵镕将军的红色会计著作,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中那间特殊的“会计战场”。这些诞生于绝境的文字,不仅记录着我军会计制度的初创历程,更镌刻着老一辈革命者在艰苦中坚守使命的精神密码,令人动容。张旅天老师以亲身视角讲述的马兰故事,为我展开了一幅“两弹一星”事业的壮阔画卷,更让“马兰精神”从抽象概念变得可感可触,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先辈们用热血与汗水换来了今天的安稳,而我们这代人的“红色使命”就是在新时代扛起新责任。这次故事会让我明白,红色精神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面对困难时的“再坚持一下”,面对责任时的“我来试试”,未来我会以先辈为榜样,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2024级工业软件开发技术 康鹏伟

当赵镕将军和张蕴钰将军的故事在耳畔缓缓展开,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坚韧与赤诚,瞬间便有了撼动人心的力量。在赵京娅奶奶的故事里,赵镕将军选择加入长征的那一刻的抉择无关权衡,只源于救国救民的初心。在张旅天爷爷的故事里,张蕴钰将军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扎根戈壁,带领团队攻克无数难关,用坚守与奉献铸就大国盾牌。这些细微之处更让我们读懂:英雄从不是天生无畏,而是选择把恐惧藏在身后,把责任扛在肩头。聆听过后,再回望当下,英雄故事早已不是遥远的传说。它是我们面对困难时“再坚持一下”的底气,是选择坚守时“不辜负初心”的提醒。那些闪耀的故事终将化作我们前行路上的光,指引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也活出属于自己的“英雄模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学习与生活,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让先辈精神熠熠生辉。

——2021级(五年专)数字媒体技术 林晨

赵京娅与张旅天老师的讲述,让红色历史变得可感可触。赵镕将军背着布袋行军,头枕钱袋、脚压账本的坚守,“一尘不染” 的廉洁家训,将勤俭节约的品格与对党忠诚的信念刻进岁月。张蕴钰将军在罗布泊荒滩上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与科研先辈们战风沙、铸重器的壮举,更显使命担当。这些故事远比课本生动,让我懂得红色血脉不仅是勋章与传奇,更是 “物尽其用” 的节俭、“恪尽职守” 的坚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必赴汤蹈火,但当承先辈之志,于日常中践行初心。唯有铭记昨天,方能珍惜今天、开拓未来,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

——2024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林少波

聆听两位将军的故事,仿佛触摸到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中最炽热的灵魂。赵镕将军从云南少年成长为“红军先行官”,在长征、抗战中展现的不仅是军事才能,更是“背布袋”的清廉本色与“笔耕不辍”的坚韧品格。而张蕴钰将军的故事同样震撼人心——他扎根戈壁,以马兰花的诗意命名核试验基地,在荒芜中铸就国之重器,其“自主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至今激励着科技工作者。  两位将军虽身处不同战场,却以同样的赤诚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英雄的底色是奉献,而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汲取这份精神力量,在各自的领域践行使命,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4级现代通信技术 周晓敏